问吧精选 朱子彦:曹操“挟天子”真的能“令诸侯”吗
作者:游戏攻略 来源:www.chinazjhf.com 浏览: 【大 中 小】 发布时间:2017-11-23 评论数:
曹操迁都邺城是曹操重大的战略部署,是很高明的一招棋。从此曹操既可以远离反曹派的聚集地,又可以避免遭到突然袭击。另外,曹操也并不放松对汉献帝的控制。曹操在许昌设立丞相府留府长史,由丞相长史王必“典兵,督许中事”。曹操还设立司直官,司直官的职责是“佐丞相举不法”。代表曹操督察朝廷百官,反映出曹操力图加强对许都朝廷的控制。
先谈杨彪与孔融。杨彪的曾祖父名叫杨震,祖父叫杨秉,父亲曰杨赐,和袁绍一样,杨家也是四世三公,四代人位居宰相之职,而且杨震还是东汉有名的大学者,专攻欧阳《尚书》,号称“关西孔子”。杨家世代忠于朝廷,当然是东汉朝廷有力的捍卫者。恰巧在此时袁术称帝,曹操就借口杨彪与袁术有婚姻关系,他们二人企图废立皇帝,于是就将杨彪下了监狱,准备以大逆不道之罪将杨彪处死。孔融听到这个消息,连朝服也来不及穿,就去见曹操,他对曹操说:“杨公四世德高望重,海内外士人都对他十分敬仰。古人说,父子兄弟罪不相及,袁术大逆不道之事,怎么能归咎于杨公呢?”曹操回答道:“诛杀杨彪乃是朝廷之意。”孔融说:“假使成王杀邵公,难道周公说,我不得而知吗?如果你今天乱杀无辜,孔融是堂堂的鲁国男子,明天我就拂袖而去,不再做官了。”孔融一番话义正词严,驳得曹操哑口无言。曹操不得已,只得放出杨彪。然而曹操对杨彪始终是耿耿于怀,后来终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了杨彪的儿子杨修。
曹操的应对
俗话说得好,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建安十九年,伏皇后写信之事泄露,曹操大为震怒,他决心彻底清除伏氏势力。早在建安十四年,伏完就已病死。曹操诛杀伏完之子伏典及其宗族一百余人,余怒未息。他认为罪魁祸首是伏皇后,尽管伏皇后贵为国母,曹操也绝不宽容。曹操遂将伏皇后关在暴室之中,所谓暴室就是皇宫中的监狱,不久,伏皇后就不明不白地死了,伏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,也被曹操用毒药毒死。
建安二十四年三月,曹操为了对付刘备,兵进汉中,被刘备打败后,曹操驻守于长安,留下太子曹丕镇守魏都邺城。到了九月,邺城竟然发生了魏讽谋反事件。魏讽的官职并不大,仅仅是魏国相国钟繇的西曹掾。但是魏讽的名望很高。史书记载“魏讽有重名,自卿相以下皆倾心交之”,不仅如此,魏讽还有“惑众才,倾动邺都”。魏讽蛊惑人心的本事相当大,居然使魏国的名士为之“倾动”。
第二股反曹势力是暗中活动的。他们企图诛杀曹操,让汉献帝重新掌握皇权,当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。这股反曹势力一共组织了三次政变。
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,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下江南,企图一鼓荡平江东政权,统一中国。曹操写信给孙权说:“近者奉辞伐罪,旌麾南指,刘琮束手。今治水军八十万众,方与将军会猎于吴。” (《三国志》卷47《吴主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)曹操所说的“奉辞伐罪”,就是说他是奉天子之命来讨伐有罪的诸侯。曹操的这封信起到了一定的效果,江东政权的一些胆小鬼确实被吓破了胆,他们对孙权说:“曹公豺虎也,然托名汉相,挟天子以征四方,动以朝廷为辞,今日拒之,事更不顺。”周瑜不愧为三国时期的英雄,他力排众议,慷慨激昂地驳斥道:“不然,曹操虽托名汉相,其实汉贼也,将军以神武雄才,兼仗父兄之烈,割据江东、地方数千里,兵精足用,英雄乐业,尚当横行天下,为汉家除残去秽。况操自送死,而可迎之邪?” (《三国志》卷54《周瑜传》)孙权接受了周瑜的主张,联合刘备大破曹操,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。由此可见,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。
建安十七年,谏议大夫董昭向朝廷建言:曹丞相“栉风沐雨,且三十年,芟夷群凶,为百姓除害,使汉室复存,刘氏奉祀”。因此,让曹操只享受封侯的待遇是远远不够的,必须给曹操以特殊的礼遇,即封魏公,赐九锡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董昭的这个提议却遭到荀彧的反对。荀彧说:“曹公本兴义兵,以匡振汉朝,虽勋庸崇著,犹秉忠贞之节,君子爱人以德,不宜如此。”为什么荀彧会反对曹操封国公、受九锡呢?因为一旦曹操受九锡,他就可以享受类似于天子规格的礼仪。以前,西汉的王莽也是先受九锡,成为摄皇帝,然后由摄皇帝变为真天子的。荀彧知道,受九锡意味着汉朝天下就要灭亡,就要被曹家所取代。
董承接受衣带诏之后,就联络左将军刘备、偏将军王子服、将军吴子兰、议郎吴硕、越骑校骑种辑等人,等待时机诛杀曹操。建安五年正月,董承的计谋还未来得及实施,就流产了。衣带诏事件如何被曹操发现,史书记载极其简单:“(建安)五年正月,车骑将军董承,偏将军王子服,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,事泄,壬午,曹操杀董承等,夷三族。”曹操杀了董承等人还不肯罢休,于是他来到汉献帝的后宫之中,要杀董承之女董贵人。汉献帝对曹操说,董贵人已经怀孕,能否在她分娩以后再处死她,曹操大怒道:“难道要留下这个逆种,为董承报仇吗?”于是就令武士绞死董贵人。
先谈杨彪与孔融。杨彪的曾祖父名叫杨震,祖父叫杨秉,父亲曰杨赐,和袁绍一样,杨家也是四世三公,四代人位居宰相之职,而且杨震还是东汉有名的大学者,专攻欧阳《尚书》,号称“关西孔子”。杨家世代忠于朝廷,当然是东汉朝廷有力的捍卫者。恰巧在此时袁术称帝,曹操就借口杨彪与袁术有婚姻关系,他们二人企图废立皇帝,于是就将杨彪下了监狱,准备以大逆不道之罪将杨彪处死。孔融听到这个消息,连朝服也来不及穿,就去见曹操,他对曹操说:“杨公四世德高望重,海内外士人都对他十分敬仰。古人说,父子兄弟罪不相及,袁术大逆不道之事,怎么能归咎于杨公呢?”曹操回答道:“诛杀杨彪乃是朝廷之意。”孔融说:“假使成王杀邵公,难道周公说,我不得而知吗?如果你今天乱杀无辜,孔融是堂堂的鲁国男子,明天我就拂袖而去,不再做官了。”孔融一番话义正词严,驳得曹操哑口无言。曹操不得已,只得放出杨彪。然而曹操对杨彪始终是耿耿于怀,后来终于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了杨彪的儿子杨修。
曹操的应对
俗话说得好,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建安十九年,伏皇后写信之事泄露,曹操大为震怒,他决心彻底清除伏氏势力。早在建安十四年,伏完就已病死。曹操诛杀伏完之子伏典及其宗族一百余人,余怒未息。他认为罪魁祸首是伏皇后,尽管伏皇后贵为国母,曹操也绝不宽容。曹操遂将伏皇后关在暴室之中,所谓暴室就是皇宫中的监狱,不久,伏皇后就不明不白地死了,伏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,也被曹操用毒药毒死。
建安二十四年三月,曹操为了对付刘备,兵进汉中,被刘备打败后,曹操驻守于长安,留下太子曹丕镇守魏都邺城。到了九月,邺城竟然发生了魏讽谋反事件。魏讽的官职并不大,仅仅是魏国相国钟繇的西曹掾。但是魏讽的名望很高。史书记载“魏讽有重名,自卿相以下皆倾心交之”,不仅如此,魏讽还有“惑众才,倾动邺都”。魏讽蛊惑人心的本事相当大,居然使魏国的名士为之“倾动”。
第二股反曹势力是暗中活动的。他们企图诛杀曹操,让汉献帝重新掌握皇权,当一个名副其实的皇帝。这股反曹势力一共组织了三次政变。
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,曹操率领数十万大军下江南,企图一鼓荡平江东政权,统一中国。曹操写信给孙权说:“近者奉辞伐罪,旌麾南指,刘琮束手。今治水军八十万众,方与将军会猎于吴。” (《三国志》卷47《吴主传》注引《江表传》)曹操所说的“奉辞伐罪”,就是说他是奉天子之命来讨伐有罪的诸侯。曹操的这封信起到了一定的效果,江东政权的一些胆小鬼确实被吓破了胆,他们对孙权说:“曹公豺虎也,然托名汉相,挟天子以征四方,动以朝廷为辞,今日拒之,事更不顺。”周瑜不愧为三国时期的英雄,他力排众议,慷慨激昂地驳斥道:“不然,曹操虽托名汉相,其实汉贼也,将军以神武雄才,兼仗父兄之烈,割据江东、地方数千里,兵精足用,英雄乐业,尚当横行天下,为汉家除残去秽。况操自送死,而可迎之邪?” (《三国志》卷54《周瑜传》)孙权接受了周瑜的主张,联合刘备大破曹操,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。由此可见,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。
建安十七年,谏议大夫董昭向朝廷建言:曹丞相“栉风沐雨,且三十年,芟夷群凶,为百姓除害,使汉室复存,刘氏奉祀”。因此,让曹操只享受封侯的待遇是远远不够的,必须给曹操以特殊的礼遇,即封魏公,赐九锡。但出乎意料的是,董昭的这个提议却遭到荀彧的反对。荀彧说:“曹公本兴义兵,以匡振汉朝,虽勋庸崇著,犹秉忠贞之节,君子爱人以德,不宜如此。”为什么荀彧会反对曹操封国公、受九锡呢?因为一旦曹操受九锡,他就可以享受类似于天子规格的礼仪。以前,西汉的王莽也是先受九锡,成为摄皇帝,然后由摄皇帝变为真天子的。荀彧知道,受九锡意味着汉朝天下就要灭亡,就要被曹家所取代。
董承接受衣带诏之后,就联络左将军刘备、偏将军王子服、将军吴子兰、议郎吴硕、越骑校骑种辑等人,等待时机诛杀曹操。建安五年正月,董承的计谋还未来得及实施,就流产了。衣带诏事件如何被曹操发现,史书记载极其简单:“(建安)五年正月,车骑将军董承,偏将军王子服,越骑校尉种辑受密诏诛曹操,事泄,壬午,曹操杀董承等,夷三族。”曹操杀了董承等人还不肯罢休,于是他来到汉献帝的后宫之中,要杀董承之女董贵人。汉献帝对曹操说,董贵人已经怀孕,能否在她分娩以后再处死她,曹操大怒道:“难道要留下这个逆种,为董承报仇吗?”于是就令武士绞死董贵人。